日前,英特尔在深圳发布第一代车载英特尔锐炫独立显卡。英特尔公司副总裁Jack Weast于活动现场介绍,该显卡平台算力达229TOPS,每秒浮点运算能力(FLOPS)相比集成显卡算力提升4倍;支持8块独立显示屏同时支持4K,并搭载Xe图形引擎及XMX计算引擎。
今年以来,英特尔业绩有所下滑,以至于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称,第二季度财报“令人失望”。在业务不景气的情况下,英特尔尝试利用在PC端多年的积累,将PC生态平移到汽车座舱中。
毫无疑问,汽车芯片的旧时代已经结束,新的赛局已经开始。IDC预计,到2027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超过880亿美元。随着单车半导体的价值不断增长,半导体企业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关注度和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国泰君安证券指出,在MCU、智能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等高端芯片领域,国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高端汽车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卡脖子”倒逼国内车企搞自研
由于我国汽车芯片起步较晚,加上车规芯片技术门槛较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产能都受到外资芯片的 " 卡脖子 " 限制。伴随着汽车“新四化”浪潮的加速来临,传统汽车芯片的算力瓶颈日趋凸显,各大主机厂对于大算力芯片的需求和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信部电子五所元器件与材料研究院的高级副院长罗道军指出,尽管中国已经坐拥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产能,对芯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眼前:我们的芯片自给率竟然不足 10%。为了填补智能驾驶芯片的长期空缺,同时为了有效控制汽车制造的长远成本,中国汽车制造商纷纷投身于芯片研发之路。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4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905亿元,同比增长6.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量的高速增长以及汽车智能网联化进程的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为汽车芯片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7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51.1%,销售同比增长显著,推动了汽车芯片需求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国内车企开始加快汽车芯片研发布局与国产替代步伐,产业链逐渐从传统的合作模式过渡到跨界交融合作模式。" 造芯路 " 成为了中国车企和科技公司的热门选择。在这条道路上,众多企业如 " 蔚小理 "、华为、比亚迪、吉利等纷纷投身其中,积极探索自研芯片的可能性,推动芯片国产化率的提升。
国产汽车的" 造芯路 "
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进步和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提升,国产汽车芯片的性能不断提升,功能不断增多。在当前国际环境下,自主可控成为了中国芯片产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国产汽车芯片企业在芯片设计、制造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不仅能够提升国内芯片产业的竞争力,还能够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确保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
同时,国产汽车芯片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注重对特定应用场景的研究和开发,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如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在智能汽车领域,这主要体现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两大热门应用场景上。国产汽车芯片企业致力于研发满足这些场景需求的芯片,如高性能计算芯片、AI芯片、传感器芯片等。这些芯片需要具备高算力、低功耗、高可靠性等特点,以满足智能汽车对复杂数据处理和实时响应的需求。
在制造工艺和材料方面,我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开发出了许多新的材料和工艺。例如,在晶圆制造方面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如硅基、氮化硅等新材料的应用,以及更先进的制造工艺如FinFET、GAAFET等,以提高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日前,我国科学家更是成功研制出一种人造蓝宝石作为绝缘介质的晶圆,为开发低功耗芯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AI浪潮下,NPU成为车载计算芯片发展的核心。国产厂商正在积极研发具有高效性、低延时、稳定性及可编程性的NPU芯片,以满足智能汽车对AI算力的需求。同时,模块化与集成化也是NPU的发展趋势,这将有助于减少对其他芯片的依赖,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RISC-V作为一种开元的指令集架构,具有开放、灵活、轻量、高性价比等优势。国内企业正在积极探索RISC-V架构在车载计算芯片中的应用,已开发面向全新场景需求的定制化芯片并实现自主可控。然而,RISC-V架构在安全性、生态建设和标准统一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除了技术创新之外,国产汽车芯片企业还注重构建完整的芯片生态系统,包括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以及与其他产业链企业的密切合作。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国产汽车芯片企业可以实现芯片生产的全链条自主可控,同时也可以提供完善的服务和支持,促进产业的发展。
如今,汽车芯片的本土化是大势所趋,如何缩短与国外差距,如何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保持市场地位,成就本土汽车芯片产业,国产厂商需要群策群力,也需要各出奇招,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